别西斋诸友

浮云如积酥,凉飚劲弦疾。
溶溶渺天末,飘忽易相失。
悬弧四方志,匏系非予匹。
平生结欢久,始愿胶投漆。
别离伤素怀,此身任萍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生际遇,读来既感伤又豁达。

前四句用浮云、凉风勾勒出离别场景:云朵像堆积的酥油一样厚重,凉风像绷紧的琴弦般急促。远方的云霞渐渐消散在天边,就像朋友转眼就要分离。这里用"积酥"形容云的厚重质感,用"弦疾"形容风声的尖锐,画面感很强。

中间四句转入抒情:男子汉本该志在四方(悬弧是古代生男孩挂弓箭的习俗),像葫芦被藤蔓束缚般困守一地并不适合我。我们平生交情深厚,原本希望能像胶漆般永不分离。这里"匏系"的比喻很生动,葫芦看似自由却始终被藤牵着,暗喻被束缚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离别固然令人伤感,但我已准备好接受漂泊的命运。"萍迹"的比喻尤其精彩——浮萍无根随波逐流,恰如游子浪迹天涯的生存状态。这种坦然接受命运的态度,让离别的哀愁中透出一股洒脱。

全诗妙在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完美融合,既有"浮云""凉风"的具体画面,又有"悬弧""萍迹"的深沉思考。诗人用柔和的云比喻易逝的相聚,用疾风暗示人生的无常,最终在伤感中升华出开阔的胸襟,展现出古代文人特有的那种既重情义又洒脱的人生观。

杨时

(1053—1135)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