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登惠山酌泉
九龙蜿蜓来,垂首倒吸川。
喷云泄乳窦,至味淡乃全。
我携阳羡茶,来试第二泉。
山僧导我至,古木枝参天。
不知阅几朝,仰视皆苍烟。
荫此一眼碧,自然得澄鲜。
出山岂不清,真赝恒相悬。
瓶罂列市肆,例索三十钱。
挹注苦被欺,向来殊可怜。
会当置符调,此法休轻传。
喷云泄乳窦,至味淡乃全。
我携阳羡茶,来试第二泉。
山僧导我至,古木枝参天。
不知阅几朝,仰视皆苍烟。
荫此一眼碧,自然得澄鲜。
出山岂不清,真赝恒相悬。
瓶罂列市肆,例索三十钱。
挹注苦被欺,向来殊可怜。
会当置符调,此法休轻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登上惠山、品尝天下第二泉的情景,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传递出对纯真与世俗的思考。
开头用"九龙蜿蜒"形容山势如龙吸水,泉水像喷涌的乳汁,暗示泉水的珍贵。诗人带着好茶来品这著名的泉水,老树参天的环境更衬托出泉水的古老纯净。
山泉清澈见底,但诗人感叹:泉水一旦流出山外,就像真假货色一样容易被冒充。市集上卖的所谓"泉水"要价三十钱,其实都是骗人的勾当。这里用"真假悬殊"的对比,讽刺了世俗中真品常被赝品混淆的现象。
最后诗人半开玩笑地说:应该给真泉水做个防伪标记,别让鉴别方法轻易外传。这种幽默背后,是对纯真事物被世俗污染的无奈,也隐含保持本真可贵的哲理。
全诗通过一次品泉经历,用泉水比喻世间真理——最纯净的东西往往最难保持本色,提醒人们要珍惜真实、警惕虚伪。语言生动,由景入理,读来既享受山水之美,又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