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庚辛唱和诗得有字
少小客燕赵,南北事奔走。
莲花与参从,菁莪长生友。
风尘扑人面,荆榛掣人肘。
弃却头上冠,归种门前柳。
门前柳未绿,蓦讶惊风吼。
豫章随飞蓬,乔松若摧朽。
况此初生稊,吹落竟何有。
春阳赖萌动,翠色仍如帚。
还将旧时月,夜夜当窗牖。
始信蔽芾阴,可以覆衰叟。
莲花与参从,菁莪长生友。
风尘扑人面,荆榛掣人肘。
弃却头上冠,归种门前柳。
门前柳未绿,蓦讶惊风吼。
豫章随飞蓬,乔松若摧朽。
况此初生稊,吹落竟何有。
春阳赖萌动,翠色仍如帚。
还将旧时月,夜夜当窗牖。
始信蔽芾阴,可以覆衰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漂泊半生的人最终选择回归田园的故事,语言朴实却充满人生感悟。
前半部分(前八句)是回忆:诗人从小在北方(燕赵)漂泊谋生,结交过不少朋友("莲花""菁莪"代指品格高尚的友人),但生活艰辛("风尘扑人面"),处处受束缚("荆榛掣人肘")。最终他决定抛下功名利禄("弃却头上冠"),回到家乡过简单生活("归种门前柳")。
中间六句用柳树遭遇比喻人生挫折:刚种下的柳树还没长好就遭遇狂风,像蒲公英一样被吹散,像松树一样被摧残。这里其实是在说诗人自己——刚回乡想过安稳日子,却突然遭遇变故(可能是战乱或家庭变故),一切努力似乎都白费了。
但最后六句峰回路转:春天阳光让柳树重新发芽("春阳赖萌动"),新长出的柳枝像扫帚一样茂密。诗人每晚看着窗前熟悉的月亮,终于相信这小小柳荫("蔽芾"形容枝叶初生)也能庇护他这个衰老的人。这说明诗人经历了挫折后,反而在简单生活中找到了安宁。
全诗妙在用种柳树这件小事,写出了人生大起大落的感悟。柳树被吹倒又新生的过程,正是诗人自己历经磨难后重获新生的写照。最后发现不需要大富大贵,一方小院、一棵柳树、一轮明月,就是最好的归宿。这种返璞归真的智慧,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