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同
吾闻圣贤心,不限亲与疏。
义殊目前乖,道同异代俱。
尧舜及周孔,千载趋一途。
盗蹠诮孔氏,弟子将党欤。
蹠自驱其众,日念杀不辜。
河滨捧土人,海畔逐臭夫。
塞川岂量力,同趣即尔徒。
尔既不自过,反以此为纡。
义殊目前乖,道同异代俱。
尧舜及周孔,千载趋一途。
盗蹠诮孔氏,弟子将党欤。
蹠自驱其众,日念杀不辜。
河滨捧土人,海畔逐臭夫。
塞川岂量力,同趣即尔徒。
尔既不自过,反以此为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在于身份地位,而在于道德追求是否一致。
诗人首先提出圣贤之心不分亲疏贵贱,关键在于"道义"是否相同。尧舜、周公、孔子这些圣贤虽然相隔千年,但追求的道路是一致的。这里用历史名人的例子说明真正的高尚品德是跨越时代的。
接着用盗跖(传说中的大盗)嘲笑孔子的典故形成对比:盗跖带领手下滥杀无辜,就像河边捧土填海的人、海边追逐臭味的人一样可笑。这些比喻生动地表现了违背道义之人的荒唐。
最后诗人犀利地指出:这些人就像妄想堵塞江河的愚人,所有追随者都是同类。他们从不反省自己的错误,反而觉得坚持正道的人迂腐。
全诗通过鲜明对比,赞扬了坚持正义的圣贤,讽刺了违背道义的恶人及其追随者。核心思想是:真正区分人的不是时代或身份,而是所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这种对道德标准的探讨,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