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报国寺

当时此地肃朝班,阊阖深沉虎豹关。
大将偃旗奔鲁壁,降王衔璧下吴山。
空中万马浮金碧,梦里千官拥佩环。
极目长江如练带,百年谁似白鸥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凤凰山报国寺的历史沧桑与壮丽景色,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如今的宁静,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1. 历史与现实的对比
前四句写历史场景:这里曾是朝廷重地,宫门森严如虎豹把守。大将偃旗息鼓退守("鲁壁"借指防御工事),投降的君王被迫献城("衔璧"是古代投降仪式)。后四句转写眼前景象:寺庙金碧辉煌如万马腾空,梦中仿佛再现百官朝拜的盛况,而长江如白练般平静,唯有白鸥自由飞翔。

2. 意象的巧妙运用
- "虎豹关"形容宫禁森严,"金碧"写寺庙的华丽,"练带"比喻长江的柔美,画面感极强。
- 结尾的"白鸥"象征超脱,与历史上的权力争斗形成鲜明反差。

3. 情感层次
诗人站在报国寺,遥想当年战乱与投降的屈辱(如"奔鲁壁""下吴山"),再看如今江山依旧、人事全非,最终以"白鸥闲"表达对自由超脱的向往,暗含对争权逐利的批判。

全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历史典故、眼前景物和人生感悟融为一体,语言凝练而意境开阔,让读者在壮丽的画面中感受到深沉的历史叹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