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高分得菊字 其二
阿瞒出白檀,直北山簇簇。
封龙更南走,馀信角获鹿。
由来征战地,亘此太行麓。
西山承旁干,一玦凤城曲。
开轩必相见,爽气胜霜菊。
都人习丧乱,糕酒苟自祝。
吾侪真书痴,秋至尚伏读。
书中有何好,但告兴蹶速。
幽州刘守光,俄为德威仆。
中原付巢温,骸莽万鬼哭。
山灵那管此,千古耸秋绿。
置书勿复道,慷慨抚筝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登高时所见到的景象和感慨。让我们逐句来解析一下。
首先,“雁门连军都,陡下拊黍谷”,这句描绘了雁门关连接着军队驻扎的都城,突然之间从高处急速下来进入五谷杂粮之地。这是对地点的描述,介绍了重阳登高所处的地理位置。
接着,“阿瞒出白檀,直北山簇簇”,这里的“阿瞒”可能是指曹操或者某个有军事权力的人,他走出白色的檀木之地,直接向北面的山峦进军。这是对军事行动的一种象征性描述。
然后,“封龙更南走,馀信角获鹿”,这句诗似乎在描述一种战略行动或者一种征战的态势,暗示了军事行动的成功和获取战利品。接下来的“由来征战地,亘此太行麓”,再次强调了这里曾经是战争的地方,延伸到太行山脉的脚下。诗人通过地理的描述来透露出历史的气息。这四句中的景象也体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强烈的感受力。这种思考是带有忧郁色彩的,对历史战争的不满和对现实的忧虑并存其中。接下来的句子继续描述周围环境的景象和氛围。诗人通过描述西山、凤城曲等自然景观来展现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开轩必相见,爽气胜霜菊”,诗人打开窗户,看到眼前美景,觉得清爽的空气胜过霜降时节的菊花。这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在赞美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在借景抒怀,透露出自己的情感状态和对生活的态度。然后诗人转向对人间世事的感慨。“都人习丧乱,糕酒苟自祝”,这是对城市百姓在战乱中生活的描绘,人们在艰难的生活中只能以糕酒来自我安慰和祝福。“吾侪真书痴,秋至尚伏读”,诗人自称是书呆子,秋天到来还在埋头读书。这是对诗人自己的一种自嘲和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学问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坚持。“书中有何好”的问题揭示了读书的乐趣在于启发思维和提高自我修养。“幽州刘守光,俄为德威仆”,这是对历史事件的具体提及,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观察和思考。接着的诗行以象征性的自然景物表达诗人对历史沧桑、人生无常的思考和感慨。“山灵那管此,千古耸秋绿”,即使世事如何变化,山依然耸立在那里。这是诗人的感叹:尽管历史变迁巨大,但是自然依然永恒存在。最后的诗行,“置书勿复道,慷慨抚筝筑”,诗人放下手中的书,感慨万分地弹奏起筝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里的“筝筑”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慨。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人在赞美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在反思人世间的沧桑变迁和生活的艰辛与美好并存的情况。同时,通过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视野和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追求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