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用四季轮转的对比,道出了人生无常的愁绪。
上片写冬春之愁:去年冬天积雪深厚,连枝头的喜鹊都被冻住,本想着春天来了能痛快游玩,结果真到了春天反而只剩忧愁。这里用"冻鹊枝头"的生动画面,暗示环境严酷;"畅好春游"与"祇是愁"形成强烈反差,展现希望落空的失落。
下片写夏秋之愁:夏日炎炎中,作者独自骑马在黄沙里奔走,又盼着清爽秋天到来。可当真到了秋天,在南楼望着凉月,愁绪依旧挥之不去。"炎风匹马"的孤独形象,与"凉月南楼"的寂静场景形成对照,说明无论季节如何变换,愁绪始终如影随形。
全词用"冬盼春-春更愁""夏盼秋-秋还愁"的循环结构,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体验:我们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但现实往往与期待相反。这种"四季皆愁"的写法,比单纯写一个季节的忧愁更有冲击力,让人感受到愁绪的顽固与人生的无奈。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