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

城上鼕鼕鼓,朝衙复晚衙。
为君慵不出,落尽绕城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慵懒的官员形象,通过简单的画面传递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前两句"城上鼕鼕鼓,朝衙复晚衙"用鼓声象征衙门办公的节奏,早晚不停的鼓声暗示官场生活的单调重复。"鼕鼕"这个拟声词让读者仿佛能听到沉闷的鼓声,感受到日复一日的枯燥。

后两句笔锋一转,"为君慵不出,落尽绕城花"道出主人公因为厌倦而懒得出门办公,结果连城边的花都凋谢了。这里用"花落尽"这个意象很巧妙,既暗示时间流逝(从花开到花落),又暗含主人公错失美好事物的遗憾。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极简的文字,把一个厌倦官场的小官员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百无聊赖的官员,听着衙门鼓声,宁愿发呆也不愿去办公,等他终于想出门时,才发现春天都过去了。这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无奈,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讨厌上班",而是通过鼓声、落花这些具体意象,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种倦怠和遗憾,这正是古典诗词含蓄之美的体现。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