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慧法师山居诗韵同忭中上人李九仙张尔完赋 其一

松栝为门石作林,飞泉百道磴千寻。
云中鸡犬无遗响,独有频伽演法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居的宁静画面,传递出超脱尘世的禅意。

前两句"松栝为门石作林,飞泉百道磴千寻"用白描手法勾勒出山居环境:用松树枝做门,石头堆叠如树林,上百条山泉飞泻而下,石阶蜿蜒伸向高处。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远离人烟、天然质朴的修行之地。

后两句"云中鸡犬无遗响,独有频伽演法音"形成鲜明对比:云雾缭绕的山中听不到人间鸡犬声,只有佛经中记载的"频伽鸟"(象征佛法)在传扬佛理。这里用"无声"衬托"法音",突出修行之地的纯净。

全诗通过山居景物与声音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清净修行生活的向往。最妙的是将自然景观与佛法意境自然融合——飞泉石阶是实景,频伽鸟叫是虚写,虚实相生中让读者感受到:在这与世隔绝的深山里,一草一木都仿佛在诉说佛法的真谛。

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