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花亭

丹雘依岩腹,翚飞枕碧闉。应教临水客,频问种桃人。

野色低笼日,溪光长占春。仙槎消息便,咫尺到龙津。

现代解析

这首《流花亭》描绘了一幅山水亭台与自然交融的画卷,语言清新,意境悠远。

开头两句"丹雘依岩腹,翚飞枕碧闉"用色彩和动态勾勒出亭子的样貌:红漆的亭子紧贴山岩而建,飞檐翘角仿佛枕着碧绿的河水。这里用"翚飞"形容屋檐像鸟翅般轻盈,让静止的建筑有了动感。

中间四句通过不同视角展现流花亭的魅力:亭中游客常向种桃人打听桃源故事,暗示这里如同世外桃源;原野的翠色笼罩着阳光,溪水的波光永远留住春光,用自然景物烘托出永恒的春意。诗人巧妙地将"客问种桃人"的典故融入实景,既写实又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仙槎消息便,咫尺到龙津"是点睛之笔:在这里乘坐仙筏就能轻松抵达龙门,暗喻流花亭是连接人间与仙境的通道。诗人通过夸张的想象,把普通的亭子升华成通往理想世界的门户。

全诗最妙处在于虚实结合——实写亭台山水,虚写桃源仙境;实描眼前春光,虚点心中理想。这种写法让平凡的景物承载了超脱尘世的情怀,既给人美的享受,又引发对美好境界的向往。诗中"低笼""长占"等动词的精准运用,使自然景物充满生命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