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即事

青毡坐对此虚堂,惟有荷风过短墙。
早起却怜春已去,閒来自觉日偏长。
绿迷隋苑颦杨柳,红褪唐宫怨海棠。
光景如流寒又燠,天时未定雨违旸。
梅梢细听潇潇雨,草色行吟浅浅塘。
尽有蓬门堪问字,更无胜地可寻芳。
诗从得句吟偏苦,鬓到中年觉渐苍。
赢得芸编频课子,官贫方免此身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闲居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中年生活的复杂心境。

开篇诗人坐在铺着青毡的厅堂里,只有荷风穿过矮墙带来一丝清凉。这里用"虚堂"暗示内心的空寂感。第二联写诗人发现春天已悄然离去,夏日漫长,透露出对时光飞逝的淡淡惆怅。

中间部分用隋苑杨柳、唐宫海棠的典故,暗喻繁华易逝。天气忽冷忽热、阴晴不定,就像人生起伏。诗人细听梅雨、漫步浅塘,看似闲适,实则暗含无奈——虽有读书问字的地方,却找不到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

最后四句是诗眼:写诗越投入越觉苦闷,人到中年鬓发渐白。唯一欣慰的是能教导子女读书,虽然官职低微生活清贫,反倒免去了许多俗务缠身。这里既有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也有对清贫生活的自我宽慰,展现了知识分子在仕途与理想间的矛盾心理。

全诗以夏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中年文人典型的精神世界——对时光的敏感、对理想的坚持,以及在清贫中寻找生活意义的智慧。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