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邓侍郎石磬歌
水中古磬世莫识,扣之能鸣人始惊。
前朝文物最博雅,庐陵侍郎先得名。
淮河东游色惆怅,忍使至宝成凋丧。
苍茫何代没泥沙,憔悴当时杂盆盎。
归来设虡当特悬,扣击往往遗音传。
奇文漫灭科斗迹,雨气缠结皎龙涎。
是时周庙朝殷鼾,师襄南逾叹修阻。
海门风起商声哀,万里孤臣泪如雨。
凤鸟一去不可闻,宜尔孙子多才文。
高堂出此坐叹息,瞑色犹带崖山云。
便令敬之慎勿亵,此物宜与天球列。
百年隐显自有时,蕴德含和竟谁泄。
呜呼贤哲今不存,对之使我伤心魂。
虞廷可登兽可舞,此石不毁应能言。
前朝文物最博雅,庐陵侍郎先得名。
淮河东游色惆怅,忍使至宝成凋丧。
苍茫何代没泥沙,憔悴当时杂盆盎。
归来设虡当特悬,扣击往往遗音传。
奇文漫灭科斗迹,雨气缠结皎龙涎。
是时周庙朝殷鼾,师襄南逾叹修阻。
海门风起商声哀,万里孤臣泪如雨。
凤鸟一去不可闻,宜尔孙子多才文。
高堂出此坐叹息,瞑色犹带崖山云。
便令敬之慎勿亵,此物宜与天球列。
百年隐显自有时,蕴德含和竟谁泄。
呜呼贤哲今不存,对之使我伤心魂。
虞廷可登兽可舞,此石不毁应能言。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邓侍郎的人发现了一块古老的石磬(古代打击乐器)的故事,通过这块石磬,诗人抒发了对历史兴衰和人生际遇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发现宝物(前8句)
- 开头说水里有块古磬没人认识,敲击后能发出声音大家才惊讶。邓侍郎是第一个认出它价值的人。
- 诗人感慨:这么珍贵的宝物之前被埋没在泥沙里,像破盆烂罐一样被随意对待,现在终于被正确安置,能重新发出美妙声音了。
2. 睹物思史(中间12句)
- 石磬上的古老文字已经模糊不清,诗人由此联想到:
- 周朝祭祀的盛况("周庙朝殷鼾")
- 孔子向师襄学琴的典故("师襄南逾")
- 南宋灭亡的崖山海战("瞑色犹带崖山云")
- 这些历史画面让诗人情绪激动,听到磬声就像听到亡国的哀鸣,眼泪像雨一样落下。
3. 感慨抒怀(最后8句)
- 诗人叮嘱要好好珍藏这块石磬,把它当作和传国玉玺("天球")一样重要的宝物。
- 他认为宝物和人一样都有"隐显有时"的命运,最后感叹:要是古代圣贤还在,这石头说不定能开口说话,告诉我们历史的真相。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一块石磬串起三千年的历史,从周朝到南宋,像打开了"历史盲盒"。
2. 把乐器拟人化,磬声会"哀叹",石头能"说话",让冰冷的文物有了温度。
3. 最后两句特别震撼,表面说石头能言,实际是诗人自己想替历史发声,表达对兴亡的思考。
就像现代人捡到个古董手机,发现里面存着抗战老照片,既惊喜又沉重。诗人通过石磬,其实是在追问:我们该如何对待历史遗产?又该从历史中汲取什么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