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别同方子公赋(舞低杨柳楼心月为韵) 其七
龙井饶甘泉,飞来富石骨。
苏桥十里风,胜果一天月。
钱祠无佳处,一片好石碣。
孤山旧亭子,凉荫满林樾。
一年一桃花,一岁一白发。
南高看云生,比高见日没。
楚人无羽毛,能得几游越。
苏桥十里风,胜果一天月。
钱祠无佳处,一片好石碣。
孤山旧亭子,凉荫满林樾。
一年一桃花,一岁一白发。
南高看云生,比高见日没。
楚人无羽毛,能得几游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杭州西湖周边的美景,同时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前四句像旅游攻略一样介绍西湖景点:龙井有好泉水,飞来峰多奇石,苏堤适合散步,胜果寺适合赏月。这些地名都是杭州著名地标,诗人用"饶""富""十里风""一天月"等词突出每个地方的特色。
中间四句笔锋一转,吐槽钱王祠没啥好看(只有一块石碑不错),孤山凉亭倒是树荫怡人。这里用对比手法,表达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偏爱。随后突然插入"一年一桃花,一岁一白发",像按下暂停键,提醒我们美景虽在,人却会老。
最后四句更有意思:诗人在南高峰看云起云落,却发现山比人活得长久。最后自嘲说我们这些外地人(楚人代指异乡客)没有翅膀,能来江南玩几次呢?用"羽毛"这个俏皮的比喻,道出人生短暂的无奈。
全诗妙在把旅游见闻和人生感悟自然融合,就像现在人发朋友圈:先晒九宫格风景照,突然感慨一句"岁月不饶人",最后自黑"打工人哪有假期常来"。这种真实接地气的表达,让八百年前的西湖游记至今读来仍会心一笑。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