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宋居卿韵寄题灵岩

十里灵岩翠路阴,当时登陟到云林。
佛衣化铁存真迹,锡杖流泉慰渴心。
山拥精蓝多胜概,松含清籁少繁音。
归来每厌红尘扰,梦寐犹能去远寻(清马大相《灵岩志》卷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灵岩山的幽静美景和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写灵岩山的环境:十里山路被翠绿的树荫覆盖,诗人曾登上高山,漫步云雾缭绕的树林。这里用“翠路阴”“云林”等意象,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灵岩山的景致和传说:寺庙里保存着古老的铁铸佛衣,是珍贵的遗迹;山泉流淌,仿佛高僧的锡杖点化而成,能解人干渴。群山环抱着精美的佛寺,景色壮丽;松林间传来清雅的风声,远离尘世的喧嚣。诗人通过“佛衣”“锡杖”等佛教元素,赋予灵岩山神圣的色彩,而“松含清籁”则进一步烘托出山林的静谧。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回到世俗后,诗人总被红尘琐事烦扰,但梦中仍会回到灵岩山寻幽访胜。这表达了诗人对清净自然的眷恋,以及对现实纷扰的厌倦。

整首诗语言清新,写景生动,通过对比山林的宁静与红尘的喧嚣,传递出诗人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