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背景的诗歌,题为《闻虏人败于柘皋作口号十首》。作者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对战争和和平的深深思考。以下是这首诗的通俗分析:
首先,诗的前两句“黏罕中间陷两京,当时兀术尚无名”,回顾了历史。这里提到的“黏罕”和“兀术”都是古代北方民族的领袖,曾发动过对中原的战争。“陷两京”意味着他们的军队攻占了两个重要的京城。而在这个时候,“兀术”的名声还不大。
然后,诗转向了现在,“如今索斗无时了,不使山川见太平”。这里的“索斗”可以理解为战争引发的混乱和争斗,“无时了”表示这种战争没有结束的时候。而“不使山川见太平”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希望山川(代表大地、国家)能够恢复和平。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境,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的残酷。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和平,避免战争的发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战争和和平的深刻思考,让人在读诗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战争与和平的重要性。
庞谦孺
庞谦孺(一一一七~一一六七),字祐甫,晚号白蘋老人,单州(今山东单县)人,寓居吴兴。高宗绍兴十年(一一四○),以季父恩为将仕郎。历泰州海陵尉,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江南东路转运司干办公事,镇江府观察推官。孝宗乾道三年(一一六七)权监饶州景德镇,寻卒,年五十一。有《白蘋文稿》十卷,已佚。事见《南涧甲乙稿》卷二二《祐甫墓志铭》。今录诗三十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