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蒋季庄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让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首句“桃花水起问行舟”,桃花水在此处可能象征着美好的时光或美好的景色,而行舟则可能代表着人生的旅程。诗人询问友人的行踪,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注和思念。
第二句“时不能留迹自留”,诗人感叹时光无法停留,尽管人们不能留住彼此的踪迹,但自己的思念之情却会留下。
第三句“何有声名呼子慎”,诗人询问友人的声名如何,是否有所成就。这里的“子慎”可能是对友人的称呼,表达诗人对友人成就和名声的关心。
第四句“傥能饥渴念之罘”,诗人希望友人在困难和挫折中也能记住自己,这里“饥渴”可能象征着困难和挑战,“罘”可能指一种挂念或记忆。
第五句“前车或和中涂废”,诗人用“前车之鉴”这个成语,暗示友人要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避免中途放弃。这里的“前车”指的是过去的经验,“中涂废”则是中途放弃的意思。
第六句“古井难持短绠求”,诗人用古井和短绠作为比喻,告诉友人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浅尝辄止。古井难以用短绳子提取水,需要耐心和坚持。
第七句“闻说下帷书已就”,诗人听说友人已经完成了著作,表示祝贺和赞赏。这里的“下帷”指的是闭门谢客、专心著述的状态,“书已就”则表示著作已经完成。
最后一句“愿从繁露识春秋”,诗人表示希望从友人的著作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如同通过繁露(露珠)来认识春秋四季的变化。这里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学的敬仰和学习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关心、祝贺和敬仰。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希望。
王淹
王淹,字伯奋,祖籍大名(今属河北)。旦七世从孙。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通判吉州。嘉泰二年(一二○二)知筠州(《周文忠公集》卷四一《次王伯奋通判韵》、卷五二《元丰怀遇集后序》、卷五四《王氏济美集序》)。开禧二年(一二○六)由知衢州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二一)。有《槐庭济美录》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残本《永乐大典》录有《槐庭济美集》诗十六首,其内容似为辑录王氏族人之诗,具体作者已无考,姑置王淹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