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险峻、清幽绝俗的山寺,展现了诗人登临时既震撼又自愧的复杂心情。
前四句写寺庙的壮观景象:云雾被山势劈开,露出半座殿堂,佛寺的金色经幡在灯火照耀下闪闪发光。山势陡峭到没有能与之比肩的,寺庙精巧得举世无双——用"开云雾""耀金幢"的动感画面,配合"无对""不双"的绝对化表达,突出山寺的独一无二。
五六句转入听觉和触觉描写:清越的钟声缠绕山坞,树影在窗前晃动带来寒意。这里"清"和"冷"字用得妙,既写实景又暗含超脱尘世的禅意。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自我调侃:诗人自嘲年纪大了还被"诗魔"(强烈的创作冲动)困扰,面对这般超凡景色,哪能轻易放下执念写出好诗呢?这种幽默的自嘲反而让庄严的佛寺显得更令人敬畏。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先给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寺庙来个航拍大景,再推近到经幡特写,然后收录钟声、捕捉树影,最后镜头转向挠头苦吟的诗人。通过这种"由远及近,由景入情"的写法,让读者仿佛也跟着经历了一场涤荡心灵的登山礼佛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