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南高峰烟霞洞东坡尝游处也寺僧刻岩石为财神汤蛰仙斥之易刻坡像杭人遂题之曰苏龛蛰仙以书报余且属作诗(壬寅)

湖山多胜处,名迹谁能辨?
南峰公再游,清浊遂一换。
凛然执议力,岩石亦革面。
奎宿招以来,钱神俄自窜。
逐贫与送穷,杨韩弄其翰。
今君亦有逐,二子当惊惋。
平生吾东坡,异代独眷眷。
敢怀争墩意,易此执鞭愿。
他年身将隐,姓名应已变。
洞口扫花人,安知即风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杭州南高峰烟霞洞的故事。苏东坡曾在此游玩,后来寺庙僧人把岩石刻成财神像,当地名士汤蛰仙(汤寿潜)看不下去,就改刻成苏东坡像,老百姓就把这里称为"苏龛"。

诗人通过这件事表达了几个意思:
1. 湖山美景很多,但真正值得纪念的是文化底蕴。把财神换成苏东坡像,是用高雅文化替代了庸俗崇拜。
2. 赞美汤蛰仙有魄力,像古代文人杨雄、韩愈一样敢于"驱逐"庸俗风气。
3. 表达对苏东坡的敬仰,说自己宁愿像仆人一样追随苏东坡,也不愿争名夺利。
4. 最后四句很有意境:想象多年后有人来扫落叶,可能不知道这个洞的来历,但苏东坡的精神永存。

全诗用对比手法(财神vs东坡像),通过一个小故事展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语言生动,比如"钱神俄自窜"说财神像被赶跑,"执鞭愿"表示甘愿当苏东坡的马夫,都让说理变得有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