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赞美了一幅菊花画卷,同时借菊花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推崇。全诗用通俗易懂的对比手法,展现了菊花独特的魅力。
前两句说画菊花的笔法如有神助,但真正的美不在于春天的艳丽("化权终不在阳春")。这里用春天代表俗艳的美,反衬菊花的高雅。
中间四句形成鲜明对比:同样是秋景,菊花能呈现千姿百态("成千品"),而曾经艳丽的桃花如今只能甘拜下风("却后尘")。人们总爱珠宝的华美,但诗人更欣赏菊花不畏风霜的品格。
最后两句谦虚地说:虽然前人写过无数咏菊诗,但这幅画和这首诗也毫不逊色。诗人通过赞美画作,实际上是在歌颂像菊花一样不畏艰难、保持本真的人生态度。
全诗用桃花、珠宝等常见事物作对比,突出菊花"凌霜开放"的特性,赞美了不随波逐流、坚守本心的可贵品质。语言通俗但意境深远,读来既明白如话又耐人寻味。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