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寓所西斋二首 其一

繁杏夭桃碧井西,牵牛天棘故相迷。
遂令锦雉将雏雊,复有黄鹂作队飞。
地远岂知时序改,身閒直与野人齐。
塘坳来往谁能见,只有儿童识杖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场景,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和生动的动物形象,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心境。

首句“繁杏夭桃碧井西”,描述了诗人住所西侧的美丽景色。繁盛的杏花和樱花在碧绿的井边绽放,色彩斑斓,生机勃勃。这幅画面充满了春意,让人心情愉快。

接下来,“牵牛天棘故相迷”,写的是牵牛花缠绕在天棘上,两者似乎相互混淆。这里使用“故相迷”来形容牵牛花和天棘纠缠不清,仿佛它们之间有一种自然的默契与和谐。这种描述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

“遂令锦雉将雏雊”,诗人接下来提到锦鸡带着小鸡觅食。锦雉是锦鸡的别名,它们在田野间欢快地找食物,小鸡叽叽喳喳跟着妈妈学习觅食。这情景下,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细致入微,表现了他对自然生命的爱护。

“复有黄鹂作队飞”,在锦雉之后,还有黄鹂鸟成群结队地飞翔。黄鹂鸟是春天的使者,它们的鸣叫清脆悦耳,给诗人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体验。诗人通过描绘黄鹂鸟成群飞舞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春意盎然的氛围。

“地远岂知时序改”,诗人从自然景观转向对时间的思考。远离喧嚣的都市,这里的自然环境仿佛没有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感悟。

“身閒直与野人齐”,诗人说自己闲适自在,就如同那些生活在乡野的普通人们一样。这里“身閒”意味着诗人的心境轻松自由。诗人将自己与普通乡民相提并论,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塘坳来往谁能见”,最后两句诗人写到,这样的宁静景色,在广阔的田野里,未必有人能注意到。而“只有儿童识杖藜”,则是说只有天真无邪的儿童才能在这样的场景中找到乐趣,认出那位拄着拐杖的诗人。这样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一抹童真的趣味和对诗人悠然自得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闲适生活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恬淡生活的向往,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之美的佳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