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自得其乐的隐士生活,语言朴素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家住东皋去,好采旧山薇"直接交代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日常。"东皋"指东边的水边高地,"山薇"是一种野菜,这两句就像在说:我家住在东山脚下,最喜欢去采那些熟悉的野菜。简单两笔就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隐者形象。
后两句"自省游泉石,何曾不夜归"更妙,诗人自我反思说:每次去山间赏玩泉水石头,哪次不是玩到天黑才回家?这里的"自省"不是真的后悔,而是带着满足感的调侃,透露出对山水之乐的沉迷。一个"游"字把赏景写得像孩童玩耍般自在,"夜归"这个细节则生动展现了流连忘返的陶醉状态。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浑然天真的生活情趣。没有刻意说隐居多清高,只是用采野菜、玩泉水这些日常小事,就让人感受到山居生活的纯粹快乐。特别是最后那个"夜归"的细节,就像现代人刷手机到忘记时间一样真实可爱,让千年前的隐士形象瞬间鲜活起来。
李频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