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听松轩

野老林居入万松,曲肱高卧听长风。
龙吟水底寒初起,虎啸山前气更雄。
天籁未收人境内,秋声又挟海涛东。
客来剥啄惊幽梦,彷佛钧天曲未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老者,在松林间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全诗通过声音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隐居生活的闲适。

首联"野老林居入万松,曲肱高卧听长风"直接点题,交代了地点和人物。一位老者住在深山松林里,枕着手臂躺着听风。这里的"曲肱"就是弯着手臂当枕头的意思,表现了隐居生活的随意自在。

中间两联用生动的比喻描写风声。"龙吟水底"和"虎啸山前"两个比喻,把松涛声比作龙吟虎啸,既写出了声音的雄浑有力,又暗示了山林的神秘气息。"天籁"指自然界的声响,"秋声"指秋天的风声,诗人说这些自然之声在人间回荡,又像海涛一样向东奔涌,展现了声音的宏大和延续。

尾联笔锋一转,写客人来访打断了老者的幽梦。"剥啄"是敲门声,"钧天"是天上的仙乐。这里用梦境被打断的遗憾,反衬出松涛声的美妙,就像天上的仙乐一样令人陶醉。

整首诗以"听松"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把风声写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直接写松树,而是通过声音来表现松林的壮观,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很巧妙。同时,诗中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然界的壮美相得益彰,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