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讲侄告满还京师以诗送之

身随群动各东西,别日常多见面稀。
老去心情如水淡,暂同樽酒惜花飞。
仲容(自注:阮咸。)任达常知退,公子(自注:疏受。)成名莫忘归。
共说无生闲过日,也胜尘土弊朝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送别侄儿回京城时的复杂心情,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人生聚散与处世智慧。

前两句像唠家常:人这辈子就像被风吹散的落叶各奔东西,分开的时间总比相聚多。这里用"群动"比喻忙碌的世人,画面感很强。

中间四句藏着两重智慧:先说自己老了,心静得像水一样,难得和侄儿喝杯酒看落花。这里"惜花飞"既是写实景,也暗喻珍惜短暂相聚。接着用两个历史人物打比方:阮咸洒脱懂进退,疏受功成名就记得回家。这是长辈对晚辈的委婉叮嘱——做人既要潇洒也要知本分。

最后两句最妙:都说清闲过日子像神仙,可比在官场沾一身尘土强多了。表面劝侄儿看淡功名,细品却带着过来人的感慨。"无生"是佛家语,指超脱世俗的生活,与"朝衣"形成鲜明对比,把官场比作束缚人的枷锁。

全诗就像长辈拉着晚辈的手说体己话:既有"天下没有不散宴席"的无奈,又有"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感悟,最后落在对晚辈"既要努力也要懂得生活"的期许上。用落花、尘土这些日常景物,把人生哲理说得亲切自然,读来余味悠长。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