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陆宣公祠

冰玉为骨秋为神,堂堂内相真天人。
谏草数百垂清芬,仁义一洗功利尘。
刳肝沥血空排云,白日不鉴吾忠勤。
奉天诏下哀痛新,将士感泣天亦闻。
皇威雷动清九垠,一纸可敌百万年军。
草茅学古期致君,以额扣阍九虎嗔。
玉堂云雾当华津,秋耿何不批龙鳞。
一尊酹古凄夕曛。鵷湖之水春复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在赞颂一位名叫陆宣公的历史人物,他是一位正直敢言的官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人物形象:开篇用"冰玉为骨"形容他像冰玉一样高洁,"秋为神"说他像秋天一样清明爽朗,是个品格高尚的"天人"(非凡之人)。

2. 为官作为:他写了数百篇谏言(劝诫皇帝的奏章),用"仁义"来对抗官场的功利风气。甚至不惜"刳肝沥血"(掏心掏肺)地进谏,可惜皇帝("白日"指代皇帝)没有看到他的忠诚。

3. 历史功绩:诗中提到他起草的"奉天诏书"感动了将士,这份诏书的威力堪比百万大军,帮助皇帝重振威严。这说明他不仅是清官,更是能力出众的政治家。

4. 个人遭遇:虽然他一心想要辅佐君王("草茅学古期致君"),但像"以额扣阍"(用头撞宫门)这样激烈的劝谏方式惹怒了守卫("九虎嗔"),暗示他仕途并不顺利。

5. 诗人感慨:最后诗人对着古迹祭奠,看着鵷湖春去春来,既表达对古人的敬仰,也暗含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现在没有这样敢"批龙鳞"(直言进谏)的忠臣了?

全诗通过对比(忠臣的赤诚与皇帝的漠视)、比喻(冰玉、秋神、百万军)等手法,塑造了一个令人敬佩又令人叹息的清官形象。最后借景抒情,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无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