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酌

短烛照孤酌,长宵容苦吟。
窗虚闻雨细,人静觉秋深。
儿女迎寒病,乡园久客心。
无因得料理,争遣不侵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人在秋夜独饮的场景,充满了寂寥和思乡之情。

开头两句"短烛照孤酌,长宵容苦吟"就像电影开场:一支快要燃尽的蜡烛照着独自喝酒的人,漫漫长夜正好适合低声吟诗。这里"短烛"暗示时间已晚,"孤酌"直接点出孤独的状态。

接着"窗虚闻雨细,人静觉秋深"是细腻的环境描写:透过单薄的窗户听到细雨声,在寂静中更感受到秋意已浓。这两句通过听觉和体感,把读者带入那个微凉的雨夜。

"儿女迎寒病,乡园久客心"突然转向现实牵挂:想到远方的孩子可能因为天冷生病了,而自己长期漂泊在外,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这里体现了为人父母的牵挂和游子的无奈。

最后两句"无因得料理,争遣不侵寻"最是无奈:明明知道家里需要照顾,却因为各种原因回不去,这种忧愁怎么都挥之不去。"料理"指照顾家人,"侵寻"指愁绪缠绕,把那种身不由己的苦闷表达得很到位。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烛光、雨声、秋夜勾勒出清冷的背景,而思念儿女、怀念家乡的情感让画面有了温度。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把每个在外打拼的人都可能体会到的孤独和牵挂写得感人至深。特别是最后那种"想回却回不去"的无奈,至今仍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