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淡泊名利、重情重义的文人形象,表达了对初心和朴素生活的珍视。
前两句写景:云雾缭绕的山谷间有几间茅草屋,主人不仅过着隐居生活,还能写诗作画。这里用"一枝笔"暗指文人雅趣。
中间四句是核心:这位前辈画画不刻意追求技巧,反而更显才情;虽然官职不高,但离任时百姓都怀念他。他箱子里留着祖传的地契(买山券),袖中却揣着帮穷朋友写的借条(乞米书),说明他既不忘本,又乐于助人。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他始终没有辜负最初的志向,认为种田养蚕这样的平凡生活,也是对清明时代的回报。这里"明时"既指政治清明的时代,也暗含"不负光阴"的意思。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传递深刻的人生哲理:真正的才华不在于表面功夫,做官重在留下仁爱,帮助他人比追求富贵更重要,平凡的生活也能实现人生价值。通过茅屋、地契、借条等具体意象,让抽象的情操变得真实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