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行

何者为君子,君子固可修。
是知君子途,使之从之游。
与义不与利,记恩不记雠。
扬善不扬恶,主喜不主忧。

现代解析

这首《君子行》诗描绘了君子的一些品质和行为规范,用现代的语言可以这样解读:

第一句“何者为君子,君子固可修”,意思是君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君子是可以修炼和培养的。君子这个词可以理解为道德高尚、品质优良的人。

第二句“是知君子途,使之从之游”,意味着知道怎样走君子之路,并且愿意跟随这种高尚的道路。这里强调的是选择和追随正确的道德导向。

第三句“与义不与利,记恩不记雠”,意思是君子看重道义,不看重个人利益;记得别人的恩情,不记恨别人的怨仇。这一句体现出君子重情重义,宽容大度的品质。

第四句“扬善不扬恶,主喜不主忧”,表明君子善于弘扬善行,避免宣扬恶行;关注生活中值得高兴的事,而不是整天忧虑烦恼。这一句告诉我们,君子能够积极地看待生活中的美好,保持乐观的心态。

通过这些描述,我们能够感受到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提倡做人要有道德操守,要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同时要有宽容大度的心胸,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