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农夫的晚年心境,充满对人生的感慨和无奈。
开篇"农夫只合老山林"直白地说出农夫本该终老山林,却"辜负时卿一寸心"——暗示他可能曾有过抱负,但最终没能实现。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就像现代人常说的"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老矣不堪持手板"用拿不动手板(古代官员上朝用的记事板)这个细节,生动表现年老力衰的无奈。"死时何用覆斜衾"更直白:死后连被子歪了都没人在意,道尽晚景凄凉。
但诗人笔锋一转,"有人称善名非细"说只要有人说你好,名声就不算小;"对客无惭乐最深"强调待人问心无愧就是最大的快乐。这两句像在劝慰:平凡人生也有价值,心安理得最重要。
结尾的"暮云山黯淡"营造出苍茫的黄昏景象,"伯牙琴"的典故(喻知音难觅)道出孤独感。就像现代人感叹"越长大越孤单",老农夫回望一生,发现难觅知音。
全诗用农夫视角,把人生晚年的遗憾、坦然、孤独层层展开。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认命但不认输"的态度:承认年老力衰,但坚持活得问心无愧;明知知音难寻,仍保留着对理解的渴望。这种复杂而真实的情感,让今天的读者依然能产生共鸣。
汪晫
(1162—1237)徽州绩溪人,字处微。幼丧父,事母及祖母甚孝。宁宗开禧中曾游京师,后栖隐山中,结庐名环谷。郡守闻其博学多通,欲见之,以编氓辞。卒,门人私谥康范先生。尝辑《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有《康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