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普通船家妇女的悲苦命运,通过简洁的画面传递出深刻的人生感慨。
前四句直接切入主题:诗人听到船妇的哀叹声,感叹生死无常、贫贱生活更添悲哀。这里没有华丽辞藻,只用"叹息""哀音"两个词就勾勒出一个被生活压垮的妇女形象。"死生谁料得"道出命运的无常,"贫贱益堪哀"则点明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
后四句转入景物描写,却处处呼应前文的哀愁:船只随意停泊暗示生活的漂泊无定,"归心未忍催"写出思乡却不得归的矛盾心理。最后两句用"春江夜雨""花落苍苔"的意象,将人生的飘零感融入自然景象——夜雨打落春花,就像无常的命运摧残着卑微的生命。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它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底层人民的真实生存状态。诗人没有居高临下的同情,而是通过船妇的叹息、漂泊的船只、凋零的春花这些具体意象,让读者自然感受到生活中那些无法抗拒的苦难。特别是最后两句,把人生的悲哀化作可见的春景,让读者在落花苍苔的画面中,体会到一种超越个人命运的、普遍存在的人生苍凉。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