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灾荒时期的社会困境和官员的无奈,核心是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朝廷的劝谏。
前两句写官府开仓放粮、分发钱财的救灾措施,但诗人清醒地知道这只是杯水车薪。"发棠"用典暗示这些救济就像古代孟棠那样治标不治本。三四句直接描写百姓惨状:穷苦百姓像孩子呼唤父母般哀求救济,而社会动荡又消耗着本就不足的物资。
五六句转向对统治者的劝诫:天灾虽可怕,但贤明的君主应当设法补救;国库虽空虚,但可以通过调整赋税来解决问题。最后两句是重点——诗人提醒统治者:这些受苦的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必须将他们的真实处境禀告皇帝。
全诗通过灾民视角,用平实的语言揭露社会矛盾,既有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又包含着对统治者的委婉批评,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为民请命"的责任感。诗中"呼父母"的比喻特别打动人,把百姓的无助和期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