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次徐师川韵
揭阳滨瘴海,苦雾搏蛮烟。
自古无衣冠,安得礼义传。
韩子见而叹,岂是终弃捐。
选士得赵德,讲学与周旋。
遂为乡里荣,士慕旧而先。
却后三十载,才者森排肩。
东瓯赘华夏,西汉为边沿。
民俗号殷富,亦有佳林泉。
黠者事商贩,朴者工力田。
自隋迄于唐,稍知慕华轩。
乃有欧阳生(原作主,据四库本、武林本改),粹然而出焉。
古文有师法,学问知渊源。
其后贤者至,杂遝盛中原。
至今号多士,富贵争熏天。
江南佳丽地,南昌富山川。
幽谷抱欧峰,西山秀气连。
地灵秘奇运,当有命世贤。
山辉玉韬石,水媚珠怀渊。
君看乌衣里,俊雅争清妍。
治朝开三舍,精拣无遗篇。
幸当勤灯火,无忘临简编。
会看起白屋,宁遭犯青钱。
大当到三事,小当步八砖。
赵德欧阳生,岂独令居前。
努力各自励,请视徐子言。
穷耕有恶岁,惰农无丰年。
言小可喻大,岁晏宜勉旃。
自古无衣冠,安得礼义传。
韩子见而叹,岂是终弃捐。
选士得赵德,讲学与周旋。
遂为乡里荣,士慕旧而先。
却后三十载,才者森排肩。
东瓯赘华夏,西汉为边沿。
民俗号殷富,亦有佳林泉。
黠者事商贩,朴者工力田。
自隋迄于唐,稍知慕华轩。
乃有欧阳生(原作主,据四库本、武林本改),粹然而出焉。
古文有师法,学问知渊源。
其后贤者至,杂遝盛中原。
至今号多士,富贵争熏天。
江南佳丽地,南昌富山川。
幽谷抱欧峰,西山秀气连。
地灵秘奇运,当有命世贤。
山辉玉韬石,水媚珠怀渊。
君看乌衣里,俊雅争清妍。
治朝开三舍,精拣无遗篇。
幸当勤灯火,无忘临简编。
会看起白屋,宁遭犯青钱。
大当到三事,小当步八砖。
赵德欧阳生,岂独令居前。
努力各自励,请视徐子言。
穷耕有恶岁,惰农无丰年。
言小可喻大,岁晏宜勉旃。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广东揭阳这个地方从文化荒漠到人才辈出的发展历程,以及作者对年轻人勤学上进的劝勉。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富贵争熏天"):
用揭阳和东瓯(浙江温州)作对比,说明教育能改变一个地方。揭阳原本是蛮荒之地,自从韩愈来办学后,三十年间就培养出大批人才。温州虽然地处偏远,但通过持续的文化积累,到唐宋时期也涌现出欧阳詹等著名学者,后来人才多得挤满中原地区。这说明教育能彻底改变一个地方的文化面貌。
第二部分("江南佳丽地"到"俊雅争清妍"):
把话题转到江西南昌,说这里山水秀美、地灵人杰,暗示应该会出现杰出人才。就像南京乌衣巷(东晋贵族聚居地)那样,这里也该有才俊辈出。
第三部分("治朝开三舍"到最后):
这是核心劝学部分。作者说:现在朝廷广开学校(三舍是宋代学校制度),你们要珍惜机会,挑灯夜读。只要努力,贫寒学子(白屋)也能出头,不必靠贿赂(青钱指铜钱,暗指走后门)。大才可做高官(三事指三公高位),小才也能当个每天只需走八步砖的清闲官(八砖是翰林院的典故)。赵德、欧阳詹这些前辈能做到的,你们也能做到。最后用农民作比喻:懒汉种地永远没丰收,读书也一样,现在辛苦将来才有收获。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真实历史案例证明教育的力量,很有说服力
2. 劝学不说空话,既讲明好处(能做官),也讲透道理(文化传承)
3. 用农民种地作比,接地气又好懂
4. 最后落脚在"别人行你也行",鼓励中带着期许
本质上是用地方文化发展史来劝学,告诉年轻人:你们现在读书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家乡争光,前人都给你们打好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