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里的闲适画面,同时透露出诗人豁达的心境。
前两句"春风不放桃花笑,阴雨能生客子愁"形成鲜明对比:本该让桃花盛开的春风却不见踪影,阴雨天气反而让漂泊在外的游子心生忧愁。这里用拟人手法写桃花"不笑",暗示春天不够明媚;而"客子愁"则点出游子思乡的普遍情感。
后两句笔锋一转:"只我无心可愁得,西湖风月弄扁舟"。诗人说自己没有心事可愁,正在西湖上悠闲地划着小船赏景。这里的"无心"不是真的没心没肺,而是表达一种超脱烦恼的洒脱态度。最后一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微风明月下,一叶小舟荡漾在西湖水面,充满诗意和自由感。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先用常见的愁绪做铺垫,再突然转折,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豁达。诗人似乎在说:别人都在为阴雨天发愁,我却享受着这份独特的景致。这种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以及善于发现平凡中的美好,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