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所翁(一有墨字。)龙
画龙天下称所翁,秃笔光照(一作射)骊珠宫。
长廊白日走云气,大厦六月生寒风。
兴来一饮酒一石,手提玄兔追(一作槌)霹雳。
涨天烟雾晴不收,头角峥嵘出墙壁。
全形具体得者稀,今日海边亲见之。
满堂火(一作光)燄动鳞甲,倒挟(一作披)海水空中飞。
凌风直上九天去,天下苍生望甘(一作霖)雨。
太平天子居九重,黍稷穰穰千万古。
长廊白日走云气,大厦六月生寒风。
兴来一饮酒一石,手提玄兔追(一作槌)霹雳。
涨天烟雾晴不收,头角峥嵘出墙壁。
全形具体得者稀,今日海边亲见之。
满堂火(一作光)燄动鳞甲,倒挟(一作披)海水空中飞。
凌风直上九天去,天下苍生望甘(一作霖)雨。
太平天子居九重,黍稷穰穰千万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陈所翁的画家笔下的神龙,充满动感和奇幻色彩。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
诗人先夸赞陈所翁画龙技艺高超,说他用秃笔都能画出光芒四射的龙珠。接着描写画面效果:长廊上龙在云雾中穿行,明明是六月天,看着画却让人感觉凉风扑面。这里用"走云气""生寒风"让静止的画活了起来。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
诗人想象陈所翁创作时的豪迈状态:喝醉酒后挥毫泼墨,像追着雷电作画。画中的龙在漫天烟雾中露出峥嵘头角,仿佛要破墙而出。诗人感叹这样栩栩如生的龙很少见,龙身上的鳞片闪闪发光,就像挟带着海水飞在空中。这里用"倒挟海水"的夸张手法,突出龙的磅礴气势。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
诗人由画联想到现实,希望这条龙能飞上九天为人间降下甘霖,让百姓丰收。最后两句把龙和太平天子联系起来,寄托了对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全诗最精彩的是把静态的画写活了:通过"走""生""追""飞"等动词,让纸上的龙有了动态美;又用"骊珠宫""霹雳""涨天烟雾"等意象营造出神话氛围。诗人不仅赞美画技,更通过神龙的形象,表达了对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的期盼。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