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路过舂陵(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时,看到昔日繁华的帝王故里如今只剩黍麦丛生的荒凉景象,引发的历史感慨。
前两句"郁郁舂陵旧帝家,黍离千古此兴嗟"用对比手法:曾经郁郁葱葱的帝王故里,现在长满了野生黍麦(象征荒废),这种盛衰对比让千百年来的过客都忍不住叹息。这里化用了《诗经》中"黍离"的典故,表达对朝代兴亡的感伤。
后两句"萧王何事为天子,本爱金吾与丽华"很有意思,用反问语气说:刘秀(萧王)当初明明只是个喜欢当执金吾(禁卫军官)和娶阴丽华(他年轻时爱慕的美人)的普通人,怎么最后就当上皇帝了呢?这里揭示了历史的有趣之处——很多大人物最初并没有宏伟志向,时势却推着他们走向意想不到的位置。
全诗通过一个小切口(刘秀的私人愿望与最终成就的对比),展现了历史变迁的戏剧性和无常感。语言平实但意味深长,让读者在古今对比中自然体会到"命运弄人"的哲理。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