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江景熙的官员离任赴京的场景,通过自然景象和百姓生活的变化,赞颂了他的政绩和人格魅力。
前两句直接点明主题:这位来自京城的大官("赫赫都门")在地方执政三年,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坐镇"二字暗示他治理有力,让地方安定。
中间四句用具体事例说明他的政绩:他让江上汹涌的风浪都变得平静(比喻解决民生难题),使百姓夜间都能安心敞开家门(社会治安良好)。接着用"青山带雨"和"芳树生梅"两个自然景象,既点明送别时的季节(初春),又暗喻他给当地带来生机与希望。
最后两句写送行场景:众人扬帆为他送别,期待他带着朝廷新的任命荣耀归来。"朝天"指前往京城面见皇帝,"宠玺"代指朝廷的嘉奖。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写实景又暗含深意,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敬重与祝福。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