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

流莺舌倦语初歇,画峦微点梨花雪。
茶叶白抽四五旗,竹孙班裹两三节。
芳草如绵陷归辙,花气薰人醒不得。
落红雨过更愁人,六桥十里猩猩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湖边的宁静与绚烂,同时暗含一丝淡淡的愁绪。前两句写黄莺唱累了刚停歇,远处山峦像点缀着雪白的梨花(实为春景的比喻),展现出一幅动静结合的春日画卷。中间四句用生活化的细节勾勒春意:新茶冒出嫩芽像小旗舒展,竹笋裹着斑驳外衣节节拔高,芳草像软毯铺满归途,花香浓得让人昏昏欲睡——这些鲜活的意象让读者仿佛能触摸到春天的温度与气息。最后两句笔锋微转,雨后落花本已惹人愁,而六桥十里被残花染红如血的画面,更将春日的绚烂与短暂交织成一种美丽又哀伤的情绪,让人自然联想到美好事物的易逝。全诗像一部春日微电影,从鸟鸣山色到茶竹细节,再到情感升华,用视觉、嗅觉、触觉的多重体验,让读者在享受春光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短暂的细腻感触。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