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阁舒职方知舒州

西昆册府控千庐,铅笔多年校鲁鱼。
厌享双鸡太官膳,贪乘五马使君车。
明光书省辞青琐,天柱仙坛访紫书。
祇恐政成抛印绶,携家深入白云居。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这首诗名为《秘阁舒职方知舒州》,描述了诗人任职舒州的生活与心境。

首句“西昆册府控千庐”,描述了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即西方的昆仑册府,周围有许多建筑。这里的“册府”可以理解为政府藏书之处,“控千庐”则表示这个地方有许多房屋。整句话给人以庄重而广大的感觉。

第二句“铅笔多年校鲁鱼”,这里的“铅笔”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写字工具,而是古代对于文笔、学问的一种称呼。“校鲁鱼”意指诗人长年累月地校对书籍,工作勤奋。

第三句“厌享双鸡太官膳”,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的饮食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有些厌倦了。“双鸡”可能指的是比较丰盛的饭菜,“太官膳”则是官方提供的饮食。

第四句“贪乘五马使君车”,描述了诗人热衷于乘坐使君的五马车,显示出诗人对于职务的热爱和责任感。“五马”在古代常常用来指代高级官员的马车。

第五句“明光书省辞青琐”,描绘了诗人在明亮的书省内辞去繁琐的事务。“明光”可能是指明亮的灯光或者明朗的环境,“青琐”可能是指琐碎的事务。

第六句“天柱仙坛访紫书”,“天柱”可能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仙坛”则是神圣的场所,“访紫书”则表示诗人寻求或研读神秘的书籍。整句话展示了诗人对于知识或真理的追求。

尾联“祇恐政成抛印绶,携家深入白云居”,表达了诗人担心完成政务后,会丢下官职,与家人一起隐居深山。“抛印绶”表示放弃官职,“携家深入白云居”则描绘了隐居山林的景象。

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职务的责任感,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知识、真理的追求,以及厌倦官场、向往隐居的情感。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的复杂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