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 环波亭

南山迤逦入南塘,北渚岧峣枕北墙。
过尽绿荷桥断处,忽逢朱槛水中央。
凫鹥聚散湖光净,鱼鳖噶瓦影凉。
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济南环波亭周边的夏日景色,充满闲适清凉的意境。

前四句写景:南边的山峦蜿蜒延伸到南塘,北边的高崖紧挨着城墙。走过荷叶密布的断桥处,突然看见一座红色栏杆的亭子立在湖中央。这里用"忽逢"二字制造惊喜感,让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了发现湖心亭的愉悦。

中间两句写动物活动:野鸭、鸥鸟时聚时散,湖面平静如镜;鱼鳖游动时搅起的水波让倒影显得格外清凉。诗人通过动物的自由活动,侧面表现出环境的宁静祥和。

最后两句抒情:在这清幽的地方,根本感受不到三伏天的酷热,我这病弱的身子啊,只想找张藤床躺下休息。这里"清境"与"三伏热"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环波亭的避暑功效,而"病身""藤床"的描写,又透露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避暑胜地的样貌。诗人没有刻意堆砌辞藻,而是通过观察日常景物,表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喜爱。特别是对湖光水色的描写,让人读来顿生凉意,仿佛置身其中。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