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留宰

县楼即日气横空,施及观潮亦奏功。
曾上石岗看蚁穴,当图一饱到三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县令在县楼上远眺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心系百姓的官员形象。

前两句写县令站在县楼上,看到远处潮水汹涌的景象,内心充满豪情壮志。"气横空"形容他胸怀宽广,"施及观潮亦奏功"暗指他治理有方,连观潮这样的自然现象都显得像是他的政绩。

后两句用蚂蚁的视角巧妙转折:县令曾站在高处观察蚂蚁洞穴,由此联想到要让农民们都能吃饱饭。"石岗看蚁穴"既是实景描写,又暗喻体察民情;"一饱到三农"直接点明要让农民(三农指农村、农业、农民)都能温饱的朴素愿望。

全诗通过由远及近的视角转换,把自然景观与民生疾苦联系起来,展现了古代清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情怀。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蚂蚁与农民的类比尤其生动,让读者感受到父母官对百姓的真切关怀。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