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其三

松关桂岭,望青葱无路。
费尽银钩榜佳处。
怅空山岁晚,窈窕谁来,须著我,醉卧石楼风雨。
仙人琼海上,握手当年,笑许君携半山去。
劖叠嶂,卷飞泉,洞府凄凉,又却怪、先生多取。
怕夜半、罗浮有时还,好长把云烟,再三遮住。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隐士对仙山美景的向往和内心的孤独感,充满浪漫的想象和淡淡的哀愁。

上半部分写实景:开篇用"松关桂岭"勾勒出一片青翠山林,但"望青葱无路"暗示可望不可即的遗憾。"费尽银钩"(指月亮)照着美景,却无人共赏。在岁末空山里,只有词人独醉石楼,听着风雨声,凸显出孤寂。

下半部分转入幻想:词人回忆曾与仙人在海上相遇,对方笑说可以带走半座山("半山去")。接着用"劖叠嶂,卷飞泉"等动态描写,想象自己劈山引水的仙人手段,却又觉得洞府太凄凉,自嘲贪心取景太多。最后担心仙境(罗浮山)半夜会消失,所以要用云雾遮住珍藏,流露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忧虑。

全词妙在虚实结合——实写寂寞山景,虚写与仙同游;既有对自然的挚爱,又有知音难觅的惆怅。语言如"醉卧石楼风雨""笑许君携半山去"既活泼又空灵,把寻常山水写出了仙气飘飘的韵味。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