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韩晃沈本作滉画瀛洲学士图
咸阳中天开帝居,群公下直承明庐。
长鞦短辔褒衣裾,苍头庐儿争走趋。
韩侯画此时无虞,瀛洲仙人乐有馀。
我生不及贞观初,忽思十年身校书。
吟诗天街骑蹇驴,尔来戎马方驰驱。
眼厌绣䘿蒙诸于,把卷未展先欷歔。
长鞦短辔褒衣裾,苍头庐儿争走趋。
韩侯画此时无虞,瀛洲仙人乐有馀。
我生不及贞观初,忽思十年身校书。
吟诗天街骑蹇驴,尔来戎马方驰驱。
眼厌绣䘿蒙诸于,把卷未展先欷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唐代官员下班后的悠闲场景,同时抒发了诗人对盛世不再的感慨。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一样展开:咸阳城里皇宫巍峨,官员们下班走出办公大楼,穿着宽袍大袖的官服,仆人们前呼后拥。这里用"长鞦短辔"形容官员服饰的飘逸,"苍头庐儿"则生动刻画了仆人簇拥的热闹场面。
中间四句提到画家韩滉(诗中称韩侯)当时作画的社会背景:天下太平,画中的瀛洲仙人们(暗指官员们)过着神仙般惬意的生活。诗人突然感慨自己没赶上唐太宗贞观之治的黄金年代,想起自己十年前还在做校书郎的清贫生活。
最后四句情绪急转直下:当年还能在长安街上骑驴吟诗的悠闲日子,如今战乱四起。诗人看到绣花官服都觉得厌烦,还没打开书卷就先叹气。这里"绣䘿"指华美官服,"诸于"是感叹词,整体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用生动的日常画面(下班场景、骑驴吟诗)和强烈的情感反差(从太平盛世到战乱现实),传递出对盛唐气象的怀念和对当下时局的忧虑。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失落感,让读者也能感受到时代变迁中的个人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