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秋虏迁闽浙沿海居民,壬寅春余舣棹海滨

去年新燕至,新巢在大厦;
今年旧燕来,旧垒多败瓦。
问主人,呢喃泪盈把。
画梁不可望,画舫聊相傍。
肃羽恨依栖,衔呢叹飘飏。
自言“昨辞秋社归,
北来春社添恶况。一处靡芜兵燹红,
朱门那得还无恙!最怜寻常百姓家,
荒烟总似乌衣巷。”
君不见,晋室中叶乱五胡,
烟火萧条千里孤;春燕巢林木,
空山啼鹧鸪。只今胡马复南牧,
江村古木竄鼪鼯。万户千门徒四壁,
燕来亦随樯上鸟。海翁顾燕且太息,
风帘雨(左巾右莫)胡为乎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燕子的视角,生动展现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层层递进:

1. 燕子眼中的巨变(前八句)
用新旧燕子的对比开篇:去年燕子来时住的是高楼大厦,今年再来却发现房屋倒塌。燕子含泪询问主人,只能暂居小船。这里用燕子找不到家的画面,暗喻百姓流离失所的处境。

2. 燕子讲述见闻(中间十句)
通过燕子口吻描述战场景象:朱门大户尚且难保,普通百姓家更是化作废墟,就像当年东晋战乱时的惨状。诗人用"荒烟似乌衣巷"的典故(乌衣巷是东晋贵族居所,后沦为废墟),强化了今昔对比的凄凉感。

3. 现实惨状的升华(最后六句)
将历史(五胡乱华)与现实(胡马南侵)交织,描绘出"春燕巢林木"的反常景象——本该在屋檐筑巢的燕子被迫在野外树林安家,暗示人类社会秩序已完全崩溃。结尾渔夫对雨帘叹息的画面,留下沉重余韵。

全诗艺术特色:
- 用燕子作"战地记者",视角新颖
- "朱门"与"百姓家"对比,体现战争对所有人的无差别伤害
- 多处用典自然融入,如乌衣巷、五胡乱华等
- "巢林木""啼鹧鸪"等意象充满画面感

核心思想:通过动物视角展现战争创伤,谴责侵略者破坏家园的暴行。诗人没有直接写血腥场面,而是用家园毁坏、自然秩序紊乱等侧面描写,更深刻传达出反战主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