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在险恶河道上行船的惊险场景,充满画面感和冒险精神。
前四句用比喻手法展现河道的凶险:建溪的水流凶猛程度堪称第一,水中高低不平的礁石像野兽的獠牙般狰狞。竹篙在船夫手中硬得像铁棍,而单薄的船只脆弱的像张纸,在犬牙交错的礁石群中艰难穿行,就像在蜂巢般复杂的迷宫里拐来拐去。
五六句点明旅程的漫长:从南浦开始的六百里水路,大滩小滩接连不断,暗指艰险的航程才刚刚开始。
最后两句突然升华:看似在说黄河源头也不过是涓涓细流(滥觞本意是江河发源处的小水流),实则用"不到水穷行不止"道出船夫们迎难而上的决心——只要还有水路可走,就绝不停止前行。这种在绝境中坚持的精神,正是全诗最打动人心的力量。
全诗就像一组惊险的航拍镜头,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更饱含对人类勇气的礼赞。读来让人仿佛能听到激流撞击礁石的轰鸣,看到船夫们紧绷的肌肉和坚毅的眼神。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