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不止独居小楼和陶杂诗十一首但借其韵不拟其体也 其五

双燕将来巢,经营尚犹豫。
窥檐时下上,入室互翔翥。
初如择所依,终乃讫不去。
乌衣亦可托,宁免漂摇虑。
旧年堂上宾,风雨今焉如。
浮尘寓天地,孰者为去住。
始知鹏鴳游,未到逍遥处。
区区挍大小,叛道吾窃惧。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燕子筑巢为引子,道出了人生漂泊与归宿的思考。

开头写燕子想筑巢却犹豫不决,它们在屋檐下飞来飞去,最终选定地方就不再离开。这里燕子象征我们普通人——虽然找到了暂时的安身之处(比如工作、家庭),但心里总免不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接着诗人联想到去年的宾客,如今在风雨中不知去向。这暗示人世无常,今天还在一起的人,明天可能就各奔东西。我们就像浮尘一样飘在天地间,谁又能真正决定自己的去留呢?

最后诗人提到大鹏和小鸟的典故(鹏飞万里,小鸟只在枝头跳跃)。表面看它们活动范围不同,但本质上都没达到真正自由自在的境界。诗人说:如果非要比较谁活得更"高级",这种想法本身就违背了自然之道,让他感到不安。

全诗精髓在于:通过燕子筑巢、宾客离散等日常景象,揭示人生本质上都是暂居的状态。不要刻意追求所谓"大境界",也不必羡慕或贬低他人的生活方式,保持平常心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对生命常态的坦然接受,正是诗歌最打动人的地方。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