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鹿谣

秋孛鹿,损万斛,东畦种禾西畦菽。
禾头生耳菽生蠋,城中穰草千钱束。
孛鹿谣,哀嗷嗷。
昨日湖水平南壕,鹅鸭集庐鱼升桥。
出无航,居无茅,荒荒饥色近在郊。
四乡那不愁漂摇,邻灾况闻江有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灾荒年代的悲惨画面,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老百姓的苦难。

开篇用"秋孛鹿"这种不常见的动物起兴,暗示灾祸降临。农民们东西两边田里种的庄稼(禾是稻谷,菽是豆类)都遭了灾:稻穗被雨水泡烂长霉(禾头生耳),豆子被虫子蛀空(菽生蠋)。城里干草卖到天价,暗示饲料短缺。

中段通过对比手法更显凄凉:昨天洪水还淹到南边的壕沟,家禽家畜挤在屋顶,鱼都跳上了桥(夸张表现水势之大)。可转眼间,百姓出门没船,回家没房,饥饿的面容就在城郊随处可见。

最后扩展到更大范围的灾难:周边乡村都在洪水中飘摇,更可怕的是听说江里还有吃人的蛟龙(暗指贪官污吏)。全诗用民谣形式,通过"哀嗷嗷"的哭声和具体的生活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天灾人祸下农民的绝望。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