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南康军和苏韵)
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空翠睛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雁过孤峰,猿归危嶂,风急波翻雪。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
堪嗟漂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南浦闲云过草树,回首旌旗明灭。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夜深悉听,胡笳吹彻寒月。
堪嗟漂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南浦闲云过草树,回首旌旗明灭。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夜深悉听,胡笳吹彻寒月。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漂泊途中,面对庐山风景时抒发的感慨。词中既有对山河壮丽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漂泊的无奈。
上片写景,描绘了庐山的雄伟与江南的凄凉。开篇"庐山依旧"点明地点,用"凄凉"二字为全词定下基调。云雾缭绕的青山像屏障一样遮住半边天空,大雁飞过孤峰,猿猴在险峻的山崖间穿梭,江风卷起如雪的浪花。这些景象既壮美又带着几分孤寂。最后"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两句,既是对山河的赞美,也暗含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下片抒情,写漂泊之苦和时光流逝之叹。作者把自己比作"漂泊孤舟",用"河倾斗落"(银河倾斜,北斗星落下)形容夜深将晓,暗示自己彻夜难眠。"南浦闲云"两句写回首往事,战旗时隐时现,可能暗指曾经的军旅生涯。接着感叹三十年光阴,自己每十年经过这里一次,如今已是白发星星。结尾"胡笳吹彻寒月"以凄凉的胡笳声与寒冷的月光作结,将孤寂之情推向极致。
全词最大的特点是情景交融。作者把对山河的描写与个人身世之感紧密结合,壮丽的自然景观反衬出人生的渺小与无奈。语言上善用比喻(如"波翻雪")和意象(如"孤峰""危嶂"),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感染力。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