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七十首 其五十四 杨司空素坐怀
幽居擅丘樾,块尔称独晤。
盘礴翰墨林,沈冥诗书趣。
袅影文昼寂,飞英点林素。
溪藤饮猿接,梁棘归鸟输。
四起垂天云,疑亡出山路。
屏刺少所通,非心不成故。
慨此穆如侣,抒言托遥慕。
盘礴翰墨林,沈冥诗书趣。
袅影文昼寂,飞英点林素。
溪藤饮猿接,梁棘归鸟输。
四起垂天云,疑亡出山路。
屏刺少所通,非心不成故。
慨此穆如侣,抒言托遥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深山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用自然景物烘托出超脱尘世的意境。
前四句写隐士的生活环境:住在幽静的山林里,独自享受这份宁静。整日与笔墨诗书为伴,沉浸在文学艺术的乐趣中。这里的"翰墨林"、"诗书趣"都是比喻说法,形容他像生活在文学森林中一样。
中间六句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山中景色:阳光下树影婆娑,花瓣飘落在素净的林间。溪边的藤蔓上猿猴相接,荆棘丛中归鸟穿梭。忽然间四面涌起遮天蔽日的云层,让人怀疑山路是否还存在。这些描写既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也暗示了与世隔绝的状态。
最后四句表达心境:隐居处少有外人来访,不是因为心里不愿交友。只是感慨能理解这种生活的知音难寻,只能把心意寄托在遥远的仰慕中。"穆如侣"指志趣相投的朋友,说明隐士并非完全拒绝社交,而是追求精神上的共鸣。
全诗通过"幽居-独处-自然-云遮-思友"的递进描写,展现了一个既享受孤独又渴望知音的文人形象。诗中"袅影"、"飞英"等细腻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居生活的静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