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仙霞岭步周栎园壁间原韵 其三

纡回石级接天长,北苑屏风面面张。十里鷇音随地转,一肩湖草过山香。

卉衣推髻盘荒径,红橘青瓜贡尚方。半刻閒身同小隐,竹竿籊籊立沧浪。

呼吸真堪帝座通,上方初日照曈昽。饭僧烧笋空林下,供佛移花古刹中。

老圃灌园擎瓮重,旱田编竹引泉工。半生辜负看山约,又向春风逐塞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翻越仙霞岭时的所见所感,充满山野情趣和隐逸情怀。

前四句写登山过程:蜿蜒的石阶仿佛通向天际,群山像展开的屏风环绕四周。耳边是此起彼伏的鸟鸣,肩上挑着的湖草散发着清香。通过"石级接天""面面张"等夸张手法,生动展现了山势的雄伟。

中间四句写山中见闻:遇见穿着树皮衣、盘着发髻的山民走在荒径上,看到进贡朝廷的红橘青瓜。诗人短暂休息时,像隐士般拿着竹竿站在水边,享受着片刻闲适。"卉衣推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原始质朴的山林生活。

后六句写山顶风光:站在高处仿佛能呼吸到天宫的气息,朝阳初升照亮云海。僧人用竹笋做饭,古寺里摆着供奉的鲜花。老农提着重重的陶罐浇菜园,旱田里用竹管引水灌溉。最后诗人感慨半生辜负了看山的心愿,如今又像候鸟般追逐春风北上。

全诗通过"石阶-山径-山顶"的移动视角,像导游一样带我们领略仙霞岭的壮美。诗中既有"鷇音随地转"的听觉描写,又有"湖草过山香"的嗅觉感受,还有"红橘青瓜"的视觉色彩,全方位激活读者的感官体验。末尾"逐塞鸿"的比喻,巧妙流露出诗人漂泊的人生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