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方坦庵至宁古塔近况

使者因声及远天,细询居处更依然。
须犹如戟惟添雪,诗可忘愁似涌泉。
渐有江涛传鸭绿,几曾山色类龙眠。
由来名士多荒谴,见说潮阳路八千。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听闻好友方坦庵被流放到宁古塔(今黑龙江一带)后的感慨。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牵挂和无奈的叹息。

前四句像在唠家常:听说朝廷使者带来了远方的消息,我赶紧打听你的近况。知道你胡须依旧硬朗只是添了白发,写诗排解忧愁时文思仍像泉水喷涌。这里用"须如戟"形容友人刚强的性格,"诗涌泉"夸他才思敏捷,虽然处境艰难但精神不倒。

五六句突然转到东北风物:听说那里渐渐能听到鸭绿江的涛声,可哪比得上家乡龙眠山(安徽桐城名山)的景色?通过对比流放地和故乡的风景,暗指友人背井离乡的苦楚。

最后两句是无奈的安慰:自古以来才子总被发配荒凉地,就像当年韩愈被贬潮阳(广东)要走八千里路。这里用历史典故,既表达对友人遭遇的愤懑,也试图用"名人同款待遇"来宽解对方。

全诗妙在把沉重的流放话题写得举重若轻,既有"东北江涛VS家乡山色"的巧妙对比,又有"胡子白了但诗写得更好"的苦中作乐,最后用韩愈的例子把个人悲剧升华成历史常态,读来酸楚中带着豁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