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郊游用东坡安国寺寻春韵

一月不出愁东风,金卮翠杓无人同。鬓丝禅榻成独卧,水边孤负夭桃红。

今晨一笑上蓝举,出郭前导双凫翁。清明寒食次第逼,春声吹入饧箫中。

画船尾尾移堤外,中有吴儿歌小海。侬亦心如木石枯,不用倾城贻杂佩。

锦瑟年华剧可怜,掉头吹落沈郎钱。花前且为留旬日,莫待花残忆花发。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病愈后出门郊游的人,看到春天美景时的复杂心情。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生病时的孤独(前四句):
诗人说自己一个月没出门,像被春风遗忘了一样。没人陪他喝酒(金酒杯、翡翠勺都闲置着),只能独自在禅床上养病,错过了水边盛开的桃花。这里用"孤负"(辜负)二字,显得特别遗憾。

2. 病愈出游的快乐(中间六句):
今天终于能笑着出门,跟着老渔夫(双凫翁指像鸭子一样划船的老人)去郊外。临近清明寒食节,街上卖麦芽糖的箫声里都带着春意。堤坝外一艘艘画船缓缓移动,船上的江南姑娘唱着民谣。这里"小海"不是真的海,而是指江南民歌。

3. 看透世事的淡然(接着四句):
诗人说自己心已像枯木顽石般平静,不需要美女送玉佩来讨好。用"倾城"形容绝色美人,却说已经不动心,显得很超脱。

4. 珍惜当下的感悟(最后四句):
感叹青春像锦瑟的琴音般短暂(锦瑟年华),连曾经迷恋的钱财(沈郎钱)都随手丢弃。最后两句最精彩:他决定在花前多停留十天,因为不想等花谢了才后悔没好好欣赏。这种"及时行乐"的感悟,和现代人说的"活在当下"很像。

全诗妙在把病后重获新生的喜悦、看透世事的豁达、珍惜春光的情趣,都用鲜活的画面表现出来。比如用"饧箫"(卖糖箫声)、"吴儿歌小海"(江南船歌)这些生活场景,让抽象的春意变得可听可见,特别有感染力。

0